⒈ 指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并对他人和社会有利害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克服不良的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
词语解释道德[ dào dé ]⒈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例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英morals; ethics;⒉ 合乎道德的。英moral;引证解释⒈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引《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⒉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引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⒊ 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引《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国语辞典道德[ dào dé ]⒈ 人类共同生活时,行为举止应合宜的规范与准则。引《易经·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近品德 德性 英语virtue, morality, ethics, CL:種|种[zhong3]德语Moral法语morale, éthique
词语解释习惯[ xí guàn ]⒈ 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英habit; custom; practice;习惯[ xí guàn ]⒈ 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例习惯于做艰苦工作。英be accustomed to;引证解释⒈ 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引《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汉 应劭 《<风俗通>序》:“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郁达夫 《沉沦》一:“这也是他近来的一种习惯,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次序的。”⒉ 习俗,风尚。引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没有棺材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一种习惯!”杨朔 《征尘》:“我掏出两角钱递给他,不知应该说什么。假如习惯允许我的话,我真想拥抱他。”⒊ 对新的情况逐渐适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生便遣 三娘 操作。引三娘 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就完全习惯了,犹如在自己家里一般。”国语辞典习惯[ xí guàn ]⒈ 逐渐适应。例如:「她已习惯都市里繁忙的生活步调。」反不惯 ⒉ 长期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或地方风尚。引《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然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近风俗 习气 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