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举烽火的望楼。
引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
⒈ 警备敌人入侵的望楼。
引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是以板筑堆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
(名)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有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守卫的人就点火相告。
(1)(名)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大;安在船梢或船旁。(2)(名)〈书〉大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