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⒈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引《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姦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资治通鉴·汉和帝元兴元年》:“雒阳 令 广汉 王涣,居身平正,能以明察发擿姦伏,外行猛政,内怀慈仁。”
⒈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指吏治精明。也作「发奸擿伏」。
引《宋史·卷三三〇·李参传》:「参无学术,照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
词语解释发擿[ fā tī ]⒈ 亦作“发摘”。⒉ 揭发;举发。⒊ 犹阐发。⒋ 犹启发,开导。引证解释⒈ 亦作“发摘”。⒉ 揭发;举发。引《后汉书·韩棱传》:“棱 发擿姦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隋书·裴蕴传》:“拜京兆赞治,发擿纤毫,吏民慑惮。”宋 苏舜钦 《论五事》:“苟无讼端,莫肯发摘,知者或欲陈告,又非干己。”《清史稿·高宗纪二》:“甲戌,以 张广泗 发摘逆犯 魏王氏、刘奇 等,予叙。”⒊ 犹阐发。 《梁书·韦叡传》:“第三子 稜,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引叡 每坐 稜 使説书,其所发擿, 稜 犹弗之逮也。”《南史·梁鄱阳忠烈王恢传》:“幼聪颖,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遗。”⒋ 犹启发,开导。引《新唐书·李峤萧至忠等传赞》:“力士 诚腐夫庸人,不能发擿天子之迷。”国语辞典发擿[ fā tì ]⒈ 举发罪案。引《后汉书·卷三八·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⒉ 解说疑难。引《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鄱阳忠烈王恢传》:「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遗。」
词语解释奸伏[ jiān fú ]⒈ 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引证解释⒈ 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引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尚(度尚 )字 博平,山阳 湖陆 人也。初,为 上虞 长,纠摘姦伏,县中谓之神明。”《周书·裴侠传》:“有大司空掌钱物典 李贵 乃於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管官物,多有费用, 裴公 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 之肃遏姦伏,皆此类也。”宋 陆游 《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发姦伏,申寃枉,号称神明。”国语辞典奸伏[ jiān fú ]⒈ 隐伏未揭发的邪恶事。引《后汉书·卷三八·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周书·卷三五·裴侠传》:「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之肃遏奸伏,皆此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