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后因以“东海扬尘”喻世事巨变。
⒈ 后因以“东海扬尘”喻世事巨变。
引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水又浅於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 方平 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扬尘也。’”
清 钱谦益 《与族弟君鸿论求免庆涛诗文书》:“弟劝兄酬,我歌汝和,欢击瓦缶,醉卧竹根,诚不知夫东海之扬尘,北山之移谷也。”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词语解释东海[ dōng hǎi ]⒈ 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英The East China Sea;⒉ 泛指东方的大海。英sea in the east;引证解释⒈ 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 东海 相当。今之 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⒉ 泛指东方的大海。引《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⒊ 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遂表东海。”⒋ 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临沂、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国语辞典东海[ dōng hǎi ]⒈ 海洋名。位于长江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大陆地区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均滨临此海。
词语解释扬尘[ yáng chén ]⒈ 激起尘土。⒉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⒊ 喻征战。引证解释⒈ 激起尘土。引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鬱烦寃。”汉 王粲 《杂诗》:“风飇扬尘起,白日忽已冥。”《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觴进酒,效 汉高祖 还 沛 之事。”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扬尘,桥在发吼。”⒉ 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引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水又浅於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 方平 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扬尘也。’”宋 陆游 《护国天王院过之有感》诗:“古传 东海 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陈三立 《次韵答金大润培金》:“扬尘沧海弹指耳,苦对鶯飞草长时。”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西风残照, 汉 家之陵闕已非, 东海 扬尘, 唐 代之冠裳莫问。”⒊ 喻征战。引《北史·高允传》:“帝( 魏庄帝 )亲送於 河桥 上,举酒指水曰:‘卿兄弟 冀 部豪杰,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变,可为朕 河 上一扬尘。’”国语辞典扬尘[ yáng chén ]⒈ 扬起尘土。引《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西游记·第一二回》:「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⒉ 比喻战争。引《北史·卷三一·高允传》:「京城傥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