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书·萧育传》:“﹝ 育 ﹞少与 陈咸、朱博 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 王阳、贡公,故 长安 语曰:‘ 萧 朱 结綬, 王 贡 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后汉书·朱晖传论》:“若夫文会辅仁,直谅多闻之友,时济其益,紵衣倾盖,弹冠结綬之夫,遂隆其好,斯固交者之方焉。”
宋 苏轼 《谢量移汝州表》:“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刑,百废具兴,多土爰集,弹冠结綬,共欣千载之逢;掩面向隅,不忍一夫之泣。”
⒈ 弹冠、结绶,皆出仕之意。汉代王吉与贡禹为好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表示两人在官场上同进退。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后代乃以弹冠结绶比喻朋友间在仕途上互相提携。
引《醉醒石·第一四回》:「至于名相忌,利相倾,几个弹冠结绶。未遇一场考,巴不得肩头硬,荐头狠,顾不得同好同窗。」
词语解释弹冠[ tán guān ]⒈ 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⒉ 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⒊ 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⒋ 指为官。引证解释⒈ 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引《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王逸 注:“拂土芥也。”⒉ 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引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⒊ 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引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内无 金 张 之援,外乏弹冠之友。”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唐 襄阳 孟浩然,与 李太白 交游。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謁之。”王闿运 《上曾总督书》:“故人朝升而良友弹冠,时相夕贬而党与并空。”⒋ 指为官。参见“弹冠相庆”。引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宋 陆游 《忆昔》诗:“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国语辞典弹冠[ tán guān ]⒈ 弹除帽子上的灰尘。引《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⒉ 整理帽冠。语出比喻准备出仕做官。引《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自初弹冠,所历垂化。」
词语解释结绶[ jié shòu ]⒈ 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引证解释⒈ 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引《汉书·萧育传》:“﹝ 萧育 ﹞少与 陈咸、朱博 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 王阳、贡公,故 长安 语曰:‘ 萧 朱 结綬, 王 贡 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我来结綬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明 梁辰鱼 《浣纱记·不允》:“结綬 金马 庭,高议 云臺 上。”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国语辞典结绶[ jié shòu ]⒈ 绶,系在印信上的丝带。结绶指出仕。引《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