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沽名钓誉。
引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
引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今日之本,我非侥幸于死,沽名干誉,多将颈血溅地,感悟君心。」
《清史稿·卷四七七·循吏传二·童华传》:「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词语解释沽名[ gū míng ]⒈ 猎取名誉。引证解释⒈ 猎取名誉。引《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清史稿·仁宗纪》:“二十三年戊寅春正月戊申,特詔 松筠 勿沽名市惠,以保桑榆。”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惊服之下,率尔宣扬,这其实还是当初沽名的老手段。”国语辞典沽名[ gū míng ]⒈ 利用手段谋取声誉。也作「买名」。引《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红楼梦·第三六回》:「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词语解释干誉[ gān yù ]⒈ 语出《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后以“干誉”谓求取名誉。含贬义。引证解释⒈ 以办事干练获得的声誉。引《新唐书·张延赏传》:“或考先满、或摄掌遇停限而官见乏者,听在所择省员有干誉者权补,以才不以资。”语出《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后以“干誉”谓求取名誉。含贬义。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八状》:“或因进以干誉,或因罪而覬免,肆为妄谈,輒形奏章。”明 方孝孺 《王仲搢像赞》:“鋭於自修,而耻於干誉邀宠。”国语辞典干誉[ gān yù ]⒈ 钓取名誉。引《宋史·卷三四三·邓润甫传》:「论恤民力,则疑其违道干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