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官名。西汉时郎官给事于黄门(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给事黄门侍郎。其职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⒈ 官名。 西汉 时郎官给事于黄门(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 东汉 始设为专官,或称给事黄门侍郎。其职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引《后汉书·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
李贤 注:“《汉官仪》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 应劭 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舆服志》:‘禁门曰黄闥,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闥之内,故曰黄门郎。本既无员,於此各置六人也。”
词语解释给事[ jǐ shì ]⒈ 处事;办理事务。⒉ 供职。⒊ 引申为侍奉。⒋ 官名。给事中的省称。引证解释⒈ 处事;办理事务。引《国语·周语中》:“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恭给事则宽於死,以俭足用则远於忧。”宋 曾巩 《都知制》:“门闈房闥之间,朝夕给事,非谨信忠篤,乌可处斯任哉!”⒉ 供职。引《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父 郑季,为吏,给事 平阳侯 家。”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而 朝恩 幼子曰 令徽,年十四五,始给事於内殿。上以 朝恩 故,遂特赐緑焉。”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天聪 已前,钧衡帷幄,悉任懿亲,异姓儒臣,但令给事文馆。”⒊ 引申为侍奉。引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东坡 读《阿房宫赋》,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 陕 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有四丽人,敛袵鸣璫,给事左右。”⒋ 官名。给事中的省称。引唐 韩愈 《答刘正夫书》:“愈 於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於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只有一个 马给事,天性絶饮。”
词语解释侍郎[ shì láng ]⒈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例兵部侍郎。英assistant minister;引证解释⒈ 古代官名。 秦 汉 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引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清 赵翼 《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 汉 始有。”⒉ 古代官名。 汉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引《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 曾开 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 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⒊ 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国语辞典侍郎[ shì láng ]⒈ 职官名:(1)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英语ancient official title, assistant minister法语ancien titre officiel, assistant minis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