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变何烦数。唐代。元结。尝闻古天子,朝会张新乐。金石无全声,宫商乱清浊。东惊且悲叹,节变何烦数。始知中国人,耽此亡纯朴。尔为外方客,何为独能觉。其音若或在,蹈海吾将学。
《系乐府十二首·颂东夷》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听闻古代天子,早朝时举行新的音乐会。
金石无法保留完整的声音,宫商音阶混杂不清。
东方的音乐受惊,悲叹音律的改变频繁而烦恼。
方才明白中国人,迷失了纯朴的音律。
你作为外来的客人,为何能够独自体会其中的情感。
如果这种音乐或许依然存在,我将踏足海洋去学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元结听闻古代天子在朝会上进行新的音乐演奏,但现在金石文化无法完全还原音乐的声音。宫商音阶(古代音乐的基本音阶)也变得混杂不清。东方的音乐发生了变革,这使得音律的变化变得复杂而令人困扰。作者通过这种变革来反思中国人自古以来珍爱的纯朴文化是否已经失去。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一种追求的心态。他认为,尽管古代音乐的原声或许已经失传,但在东方(指东夷地区)仍可能存在着类似的音乐。他表示愿意不畏艰险,像踏足海洋一样,去探索、学习这些音乐。
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音乐的怀念和对变革的思考。作者通过音乐的变迁,抒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忧虑和对追求新事物的渴望。这首诗具有典型的唐代抒情特点,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