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久不游。唐代。孟浩然。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译文:傍晚时分,我病倒在北窗边。许久未到林园游玩,草木茂盛。狭窄的小路被花丛遮挡,闲庭清扫得干净。翠绿的羽毛在兰草上戏耍,红色的鱼鳞在荷柄上舞动。我想起了自己平素钟爱的事情,唐江遥远,忠心耕政。群山云雾遮挡了我的思念,枕头上劳累唱歌。唱歌又为了什么呢?情同一心,却又恨别离。世间人追求名利,流俗之中少有相知。贾谊的才华空逸,安仁的白发渐渐变成了丝线。遥远的思念一直流向东方,时光过得很快。常常担心填满沟壑,没有办法振羽仪容。贫穷与富贵似乎也有命运安排,我欲推论中求解答。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孟浩然病榻上的心境和对世事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晚春时分,作者卧病在床,远离林园的景致,草木盛状。然而,他无法亲自欣赏这美景。狭窄的小路被花丛遮挡,清净的庭院被竹子扫得干干净净。这些景象都展示了作者无法亲身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
接着,诗人从兰苕、荷柄等细节描写开始纷纷忆及自己平素钟爱的事情。他怀念故乡的江河,渴望能够为政治事务尽忠职守。然而,云山之隔阻隔了他的思念,劳累与病痛成了他在枕头上的伴奏。他对自己的歌咏和思念能够实现什么目的感到疑惑。他深感同情心与痛苦的离别共存。
最后,诗人观察到世事之中人们追求名利,而流俗之中却很少有真正相知的情感。他拿贾谊和安仁来衬托自己的悲凉心境。贾谊的才华被辜负,安仁的白发几乎要变成丝线。他遥远的思念向东方流去,而时间却又如飞驰的晷车一样迅速流逝。诗人常常担心自己的诗歌填充了沟壑之中,无法体现他真实的风度。诗人呼吁若有穷通之命运,他希望通过论定来寻求解答。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对诗人自己的心灵状态的刻画,传达了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对世事的疑惑以及对流俗的淡漠。写生活中常有的事情,却描绘出了深远的诗意和离别之情。整首诗以诗人的自省和对命运以及世人如何相知的思考,用含蓄的笔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深忧思,传递了对现实生活的凄凉和对人情世故的无奈之情,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