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格思。唐代。魏徵。阳月斯纪,应钟在候。载絜牲牷,爰登俎豆。既高既远,无声无臭。静言格思,惟神保祐.
五郊乐章·雍和
阳月斯纪,应钟在候。
载絜牲牷,爰登俎豆。
既高既远,无声无臭。
静言格思,惟神保祐。
中文译文:
阳光明媚的月光照耀下,钟声在宫廷中响起。
庄严地摆放献祭的牲牷,然后登上祭坛。
祭坛高高在上,遥远而宏伟,没有声音,也没有异味。
静静地思考并表达思绪,这是神灵的保佑。
诗意:
这首诗是描述了在雍和宫举行祭祀活动的景象。诗人魏徵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阳光明媚,寂静无声的环境给人一种肃穆庄严之感,而祭祀的行为则体现了对神灵的虔诚和敬意。诗人强调了祭祀的庄重和神圣性,以及神灵的保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宗教仪式的描绘,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祭祀的庄严和神圣性。全诗没有花哨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却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语言的节奏传达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诗人通过静谧的环境、无声的祭祀行为和思考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和敬意,体现了唐代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认同和敬畏之情。整首诗简洁、朴实而又富有力量,给人以肃然起敬的感受。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