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彰德。唐代。魏徵。五纪更运,三正递升。勋华既没,禹汤勃兴。神武命代,灵眷是膺。望云彰德,察纬告征。上纽天维,下安地轴。征师涿野,万国咸服。偃伯灵台,九官允穆。殊域委赆,怀生介福。大礼既饰,大乐已和。黑章扰囿,赤字浮河。功宣载籍,德被咏歌。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享太庙乐章·大明舞》是唐代宰相魏徵所作的一首诗,该诗旨在歌咏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成就和国家繁荣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纪更运,三正递升。
勋华既没,禹汤勃兴。
神武命代,灵眷是膺。
望云彰德,察纬告征。
上纽天维,下安地轴。
征师涿野,万国咸服。
偃伯灵台,九官允穆。
殊域委赆,怀生介福。
大礼既饰,大乐已和。
黑章扰囿,赤字浮河。
功宣载籍,德被咏歌。
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诗意:
诗人通过描绘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景象,表达了国家政治的崇高理想和社会的和谐繁荣。
赏析:
《享太庙乐章·大明舞》以唐太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歌颂了他的英明才智和卓越治理能力。诗中描绘了国家在唐太宗的治理下逐渐繁荣昌盛的景象。
首句“五纪更运,三正递升”,意味着历史时期的更替,唐太宗在继承前朝治理基础上,实现了更高层面的治理成就。“勋华既没,禹汤勃兴”,表达了唐太宗在治理中清除了旧时代的弊端,让国家焕发勃勃生机。
诗中几句“神武命代,灵眷是膺”、“望云彰德,察纬告征”等描绘了唐太宗的领导才干和深刻的见地,以及对治理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国家在唐太宗治理下的安定和万民归顺的景象,“征师涿野,万国咸服”、“偃伯灵台,九官允穆”等句子表达了国家的疆域扩张和治理的严谨有序。
最后几句“大礼既饰,大乐已和”,代表着国家的各项制度良好运行,社会秩序稳定;而“黑章扰囿,赤字浮河”则是对治理不善者的批评。
整首诗流畅婉约,字里行间透露出唐太宗治理国家的胸怀和辉煌成就。通过描绘唐太宗的治国景象,这首诗凸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向往,向读者展现了唐太宗辉煌盛世的政治风貌。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