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斯奏

出自唐代魏徵的《享太庙乐章·寿和》,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ā yīn sī zòu,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
献毕

《享太庙乐章·寿和》是唐代魏徵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主要描写了皇帝庙堂上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时所奏的乐章,表达了对皇帝寿辰的祝福和对皇帝统治的称颂。

诗词的中文译文: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诗意和赏析:
《享太庙乐章·寿和》以形容皇帝盛大庙堂的乐章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庙堂宏伟的场景,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皇帝统治的成功。八音斯奏,指的是庙堂中各种乐器奏起了八种不同的音乐,乐章庄严悦耳。三献毕陈,指的是祭祀时所献上的三种贡品已经陈列完毕,典礼正式而庄重。宝祚惟永,意味着皇帝的宝座将永远长久,国家将永世兴盛。晖光日新,表示皇帝的统治每日都有新的荣耀和繁荣。

通过描绘庙堂祭祀的盛况和乐章的庄严,诗词表达了对皇帝寿辰的美好祝愿,寄托了人们对皇帝统治的期望。同时,也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顺治神话。

总之,《享太庙乐章·寿和》通过描绘庙堂盛况和乐章庄严,表达了对皇帝寿辰和统治的祝福,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具有强烈的礼仪之美和政治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