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闻荡子

出自唐代赵嘏的《杂曲歌辞·昔昔盐·关山别荡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à kān wén dàng zǐ,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
荡子: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
迢递泪滴上路:1.动身出发。2.死亡。3.大路。4.领会、了解。
一字

杂曲歌辞·昔昔盐·关山别荡子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诗意:
这首诗情境设定在边塞,讲述了离别时的痛苦和忧愁。诗人无法忍受听到荡子(别荡子离别歌)的声音,历尽艰辛涉越山关,却无法抑制内心悲伤,悲痛使他的肠断宛如马嘶,泪水滴在衣上形成斑点。他忧愁地望着塞外的路,不舍地看着镜中自己的容颜。只希望能看见西飞的雁,希望雁能传达他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他的内心痛苦无法言表,只能借助自然景物和动物来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刻画了离别时的伤感情感。通过描写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舍,以及渴望传达心意的愿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离别的辛酸和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如将肠断比喻为马嘶,将泪滴形容为衣上斑点,富有形象感。同时,通过对塞外路和镜中容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愁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诗人内心的感受为主线,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深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赵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