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出处元无定。宋代。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鹧鸪天》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
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
得似浮云也自由。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辛弃疾内心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思考。他希望通过登高远离忧愁,但忧愁却伴随着他一同登上高楼。他经历了许多变故,亲友们也逐渐苍老。他反思归休与去归休的关系,意味着人们追求封侯功名的同时,也要思考生活的本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如同浮云一样,出处不可预测,但却能自由地飘荡。
赏析:
1. 诗人的内心痛苦:诗中的"愁"象征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扰,他希望通过登高来摆脱忧愁,但却发现忧愁无处不在,无法摆脱。
2. 时代变迁和人事易故:诗中提到"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易故。诗人感叹岁月流转,亲朋好友也已经老去,这种变故和离别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忧虑和痛苦。
3. 对功名利禄的思考:诗中提到"不成人总要封侯",诗人通过反问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思考。他认为追求权势地位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是应该考虑人生的真正意义。
4. 生活的自由与无常: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浮云象征生活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诗人希望能够像浮云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超脱尘世之扰。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反思,展示了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易故的感慨,并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直接,给读者以深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