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闻脚底一声雷。宋代。袁说友。倏见江头万鼓催,更闻脚底一声雷。怒涛直欲浮天去,急浪犹能带雨来。岂但皇都夸伟观,要令区宇绝纖埃。灵胥勇志嗟何在,共吊江山付此杯。
《观潮》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潮涨潮落的壮观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兴衰的忧思和愿望。
诗词中文译文:
倏见江头万鼓催,
更闻脚底一声雷。
怒涛直欲浮天去,
急浪犹能带雨来。
岂但皇都夸伟观,
要令区宇绝纤埃。
灵胥勇志嗟何在,
共吊江山付此杯。
诗意和赏析:
诗人以观潮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忧心和对时局的思考。诗的开头写道"倏见江头万鼓催",形容潮水汹涌澎湃,如同万鼓齐鸣,气势磅礴。接着,诗人又写到"更闻脚底一声雷",用雷声来形容潮水的冲击声,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怒涛直欲浮天去,急浪犹能带雨来"表达了潮水的猛烈和威力。潮水汹涌澎湃,似乎欲冲上天空,而潮水的冲击也能带来雨水,显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随后的两句"岂但皇都夸伟观,要令区宇绝纤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诗人认为这样壮观的景象不仅仅是皇都可以夸耀的,更应该让整个国家繁荣兴盛,不容许一丝一毫的落后和颓废。
最后两句"灵胥勇志嗟何在,共吊江山付此杯"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期望。诗人感叹灵胥(指有才干和志向的人)的勇志何在,呼吁共同悼念江山(指国家)的命运,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担忧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观潮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期盼和忧虑,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英雄志士的赞叹和期望。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