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柴门人影寂

出自宋代袁说友的《峡路山行即事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ó mù zhài mén rén yǐng j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倚风修竹叶滋繁,穿石湍流浪吐吞。
薄暮柴门人影寂,晓风烟树鸟鸣喧。
()
滋繁流浪:(动)生活不固定,没有着落,四处转移,随地谋生。[近]漂泊。[反]定居。
薄暮:(书)(名)傍晚:~时分。[反]黎明|拂晓。
柴门:1.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2.代指贫寒之家;陋室。3.犹杜门,闭门。
人影:人的身影。指人的踪迹。
烟树: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鸟鸣:鸟类能发出各种音调和节奏的鸣叫。

《峡路山行即事十首》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峡路山行即事十首

倚风修竹叶滋繁,
穿石湍流浪吐吞。
薄暮柴门人影寂,
晓风烟树鸟鸣喧。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在峡谷山路行走时的十首即兴诗。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竹林、溪流和山间的宁静与喧闹,展现了山行的情景和自然界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写峡谷山路上的风景和自然现象,传达了作者的感受和观察。首句"倚风修竹叶滋繁"以修竹倚风生长的形象,表达了自然界的蓬勃生机和繁荣。接着,"穿石湍流浪吐吞"描述了溪流穿过山石的情景,揭示了山间溪水的奔腾和湍流的声音。

接下来的两句"薄暮柴门人影寂,晓风烟树鸟鸣喧"则切换了时间和场景,描述了傍晚和清晨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柴门下的寂静和清晨的喧闹,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的起伏。

整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山行的场景和大自然的变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感受。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峡谷山行的体验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