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陵踪迹颇堪疑。宋代。喻良能。禹陵踪迹颇堪疑,窆石衣冠知几时。犹解起人河洛思,可怜大胜峄山碑。
《窆石》是宋代喻良能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禹陵的景观,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禹陵踪迹颇堪疑,
窆石衣冠知几时。
犹解起人河洛思,
可怜大胜峄山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禹陵为背景,探讨了历史和人生的变幻无常。诗人在禹陵之行中,对禹陵的真实位置产生了怀疑,踪迹似乎难以辨认。同时,窆石上的衣冠形象,令人不禁思考这些衣冠人物究竟是何时存在的。这种迷惑和困惑,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起人河洛的思绪。起人河洛是指禹的故乡,表达了诗人对禹的思念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人在这个时候犹能理解起禹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对起人河洛的情感也在内心流淌。
最后,诗人提到了大胜峄山碑,以此来表达对过去伟大事迹的感叹和怀念之情。大胜峄山碑是一块记录禹治水事迹的碑石,是对禹的功绩的铭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佩和对过去辉煌的羡慕之情,也暗示着对自身功绩的比较和思考。
总的来说,《窆石》这首诗词通过对禹陵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变幻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中蕴含着对历史真相的质疑,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过去辉煌的向往和自身成就的思考。这种思索和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词更具有深意和思想性。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喻良能。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