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人往还。宋代。于石。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
诗词:《林下》
朝代:宋代
作者:于石
林下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
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
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
【中文译文】
林中搭起屋宇,顶上屋瓦覆盖着成千上万的松树。这里静谧无人来往。
听猿猴啸叫,月光洒在峡谷间,飞鹭点缀秋山。
竹林寂静,风轻轻地拂动着竹叶,水流悠闲,云自在地飘荡。
我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与禽鸟的语言产生了共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的林下景象。诗人在林中修建了一座房屋,屋顶上覆盖着茂密的松树,周围没有人迹,一片宁静。夜晚,听着猿猴的啸叫声,观赏着月亮洒在峡谷中的景象,飞翔的鹭鸟点缀在秋山之间,构成了一幅宜人的画面。竹林静谧,微风拂动着竹叶,水流悠闲流淌,云朵自在地飘荡。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渐渐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与自然界的禽鸟产生了某种默契,彷佛能听懂它们的语言,与它们心灵相通。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林下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的融洽和谐。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舍弃了尘世的烦恼,忘却了物质的束缚,与自然界建立了一种超越语言的默契。他与禽鸟共鸣,与山水相互交融,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更是对内心的宁静与超越的追求。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景物的运用,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是一种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反思,呼唤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于石。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