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流涕书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挽沈叔晦国录》,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shēng liú tì sh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人物今能几,公才谁不如。
时情容见嫉,天意亦成虚。
千载格心学,平生流涕书
一言终不吐,寒日闭幽墟。
()
人物,不如,时情容,天意,心学,平生,一言

《挽沈叔晦国录》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物今能几,
公才谁不如。
时情容见嫉,
天意亦成虚。
千载格心学,
平生流涕书。
一言终不吐,
寒日闭幽墟。

诗意:
这首诗词是孙应时挽歌沈叔晦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沈叔晦的赞美和悼念之情。诗人感叹人才难得,沈叔晦的才华超过众人。然而,时势变幻,沈叔晦的才学和品德却引起了嫉妒之情,最终导致他的前程受挫。诗人认为这是时运的无情使然,即使沈叔晦有着卓越的品德和学识,也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诗人深感沈叔晦的忠诚和不屈,他千载流传的心志和留下的泪水都写在书中。然而,沈叔晦最终没有机会将他的心声吐露出来,他的才华和才学就此湮没在漫长而寒冷的岁月中。

赏析:
这首诗词写了沈叔晦的悲剧一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痛惜之情。诗人通过表达对沈叔晦的称赞,展现了他的才华卓绝,超过同辈的人。然而,他的才学和品德引起了嫉妒和恶意的眼光,使得他的人生陷入困境。诗人认为这是时运使然,天意弄人,沈叔晦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诗人对沈叔晦的坚定和忠诚表示敬佩,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以泪水书写自己的心情。然而,悲剧的结局是沈叔晦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声音,他的才华和心志最终黯然消失在寒冷的岁月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沈叔晦的赞美和悼念,表达了对逆境中的人才和忠诚的敬佩之情。它揭示了命运的无情和社会的不公,以及一个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悲愤。同时,诗中的寒日和幽墟的描绘,给人以冷寂和孤寂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沈叔晦的悲剧命运。这首诗词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公和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