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梳洗为谁容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枞山祠梳洗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ng jiào shū xǐ wèi shuí r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山川楚男六千里,云雨阳台十二峰。
神女可无哀郢意,强教梳洗为谁容
()
山川:山和河流。
云雨:宋玉《高唐赋》叙宋玉对楚襄王问,说楚怀王曾游高唐,梦与巫山神女相会,神女临去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世因以指男女合欢(多见于旧小说)。
阳台:从房屋墙面伸出的平台
十二峰:亦作'十二峯'。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神女:1.古代神话中的女神。2.用以指娼妓。
哀郢意梳洗

《枞山祠梳洗楼》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描绘了枞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枞山位于楚地,山势雄伟,延绵六千里,云雨飘忽之间,峰峦耸立如十二座阳台。诗人通过山川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然风光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诗中提及了神女,她拥有哀郢的情感。郢指楚国的首都,代表了楚国的繁华和悲伤。神女的哀郢之意,可能是指她对楚国的悲痛感受。然而,神女并不应该拥有哀郢的情感,因为她作为神灵应该超脱尘世的烦恼。

最后两句"强教梳洗为谁容"表达了诗人的思考。诗人思索梳洗之举的意义,它是为了迎合谁而进行的。这里的梳洗可以被理解为外在的装饰和修饰,也可以被理解为内心的净化和修炼。诗人通过这句话反问,探讨了人们对于外在形象的追求和内心的真实需求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以山川的壮美和神秘作为背景,以神女和梳洗的意象为线索,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真实自我的探索。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呈现了一种恢弘而深邃的意境,引发读者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