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重来渺难必。宋代。孙应时。行行欲尽剑南州,满意凌云九顶游。樽俎楼台一长啸,江山风月几清秋。古人胜赏分明在,滩水悲鸣日夜流。万里重来渺难必,扁舟去住总成愁。
《游凌云峰答陈同年韵》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诗意深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独特的游览体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行欲尽剑南州,
满意凌云九顶游。
樽俎楼台一长啸,
江山风月几清秋。
行行欲尽剑南州,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旅行,他愿意尽情地游历剑南地区。"行行"表示不断行进,"欲尽"表示尽情地游玩。"剑南州"是指四川地区,这里有壮丽的山脉和美丽的景色。
满意凌云九顶游,
"满意"表示作者对旅行的满足和愉悦。"凌云九顶"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意味着作者在旅途中欣赏到了壮丽的山景。
樽俎楼台一长啸,
"樽俎楼台"指的是宴会和聚会的场所,"一长啸"表示作者在这里发出一声长啸。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山峰上高歌猛进、尽情欢乐的场景。
江山风月几清秋,
"江山风月"指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几清秋"表示几度秋天已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古人胜赏分明在,
滩水悲鸣日夜流。
万里重来渺难必,
扁舟去住总成愁。
"古人胜赏分明在"表明作者在旅行中领略到了古人的胜景和鉴赏眼光。"滩水悲鸣日夜流"描绘了江水的悲鸣声,流淌不息。这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变迁的思考。
"万里重来渺难必"意味着即使再次重游万里之地也是渺茫且困难的。"扁舟去住总成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归宿的忧愁和担忧。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愉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作者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类情感的交织,展示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共鸣。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