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走通津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不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ǐ lù zǒu tōng jī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索居在村坰,水陆走通津
半夜有棹歌,鸡鸣语行人。
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
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
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
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
()
索居水陆:水陆shuǐ-lù∶水路和陆路水陆联运水陆枢纽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资治通鉴》∶水里和陆上所产的食物,特指山珍海味水陆俱陈
通津棹歌行人:(名)在路上走的人。
中年:(名)四五十岁的年纪:~妇女|人到~。
耿耿:(形)①老想着,形容有心事:~于怀。②形容忠诚:忠心~。③形容明亮:银河~。
达晨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谓超脱于物欲之外。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圣贤: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不敢:1.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2.谦词,不敢当。3.不要。
人生:(名)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的一生:~观|~的道路|幸福的~|婚姻是~的大事。
有役安得: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2.岂可。如:“安得无礼”、“安得如此”。3.哪里能够得到。

诗词:《不寐》
朝代:宋代
作者:孙应时

中文译文:居住在乡村小坡上,水陆交通畅通。半夜里有人划船唱歌,鸡鸣声传给行人。年近中年,鲜少睡眠,心绪不安,早晨思绪烦乱。外界的事物已不再牵念,反而更加关注自身。圣贤都不敢欺骗,久远的历史依然在不断更新。人生中难免会有辛劳努力的时刻,但我如何能够摆脱苦辛呢?

诗意:《不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孙应时在乡村中的孤独和焦虑之情。他生活在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半夜里听到划船者的歌声,清晨时听到鸡鸣声传入行人的耳中。然而,尽管外界的事物不再牵挂,作者的内心却无法得到宁静。他的中年时期与少年时代相比,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清晨时的思绪更加纷乱。他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和意义。作者也提到了圣贤不敢欺骗,久远的历史不断更新这一点,暗示着他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他询问了如何能够摆脱辛劳和苦难的问题,表达出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追求解脱的渴望。

赏析:《不寐》通过描绘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内心痛苦和迷茫,展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水陆交通畅通、船唱歌声、鸡鸣声等,与作者内心的焦虑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矛盾。同时,通过提及圣贤和久远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认知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最后,作者以一种疑问的方式呈现了自己对摆脱苦辛的渴望,这也是许多人在人生旅途中产生的共鸣和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解脱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