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前常有施生台

出自宋代苏颂的《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ǎn qián cháng yǒu shī shēng tái,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槛前常有施生台,窗隙都无野马埃。
掩室道人偏得意,经年未省入城来。
()
常有施生台窗隙野马:野马yěmǎ未经人驯养的马,如蒙古野马又名普氏野马przhevalski’shorse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马∶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掩室道人:(名)①对道教徒的尊称。②称佛寺中打杂的人。
得意:(形)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之作|自鸣~|~忘形。[近]称心。[反]失意。
经年

诗词:《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
作者:苏颂(宋代)

槛前常有施生台,
窗隙都无野马埃。
掩室道人偏得意,
经年未省入城来。

中文译文:
栏杆前常有施生台,
窗户缝隙无野马尘埃。
隐居之人自得意,
多年不曾踏入城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写给叶希虞的回诗,描述了一个道人隐居在山间的景象和心境。

首句“栏杆前常有施生台”,描绘了山间栏杆前常常有一座施生台,施生台是供道人修行的地方,意味着这里是一个清净的隐居之地。

接着,“窗户缝隙无野马尘埃”,表达了这个地方的宁静,窗户的缝隙中没有野马奔腾的尘埃,进一步强调了这里幽雅的环境。

第三句“隐居之人自得意”,揭示了道人隐居山间的心境,他在自己的掩室里自得其乐,满足于清静的修行生活。

最后一句“多年不曾踏入城来”,道出了道人多年来不曾踏入城市的事实,他与尘世隔绝,专心修行,远离了俗世的喧嚣和纷扰。

整首诗传达了隐居者的宁静和满足,以及他们与尘世的分离,通过对自然环境和隐居者内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净超脱的境界。这种境界在宋代文人中很受推崇,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相契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