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花朝都已过

出自宋代舒岳祥的《春日即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ēng xī huā zhāo dōu yǐ guò,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灯夕花朝都已过,石泉槐火又将新。
故乡失业荆榛满,客子长饥雨雪频。
底处桃源堪避世,何人橘里得藏身。
朝家细核丁黄籍,食指虽多无绢银。
()
故乡:(名)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近]家乡。[反]异乡|他乡。
荆榛子长雨雪频避世:避世bìshì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藏身:(动)躲藏;安身:~之处。
黄籍:晋代和南朝的户籍册,用黄纸书写。后亦泛称户籍。
食指:食指shízhǐ∶拇指旁边的一个指头∶指家中人口家贫食指众

《春日即事》是宋代舒岳祥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的日子已经过去,
灯火的夜晚和花朝的白昼都已逝去,
石头上的泉水依旧流淌,
槐树上的火光又将重新点燃。

我的故乡失去了工作机会,
荆棘和杂草遍布了每个角落,
作为客人的我长时间饱受饥饿之苦,
雨雪频繁地降临。

底下有一个桃源,
可以作为避世之地,
但是谁能在橘树林中找到安身之地呢?

朝廷家庭的细微核算,
黄籍上的丁税虽然很多,
但是食指虽然丰富,
却没有丝绢和银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写灯火花朝的过去和石泉槐火的再次点燃,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作者以故乡失业和作为客人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困境的无奈。描绘了荆棘满布的故乡和长时间的饥饿,强调了作者身世之艰辛。在诗的结尾,作者提到桃源和橘树,抒发了对避世之地的向往和对安身立命之所的渴望。最后,通过对朝廷家庭的细微核算和食指虽多却缺乏丝绢和银子的描述,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情。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的交融,揭示了人生的艰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意充沛,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和无奈,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展现了舒岳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舒岳祥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