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有尾无头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rú yǒu wěi wú tó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僧有头无尾,明如有尾无头
若人道得头尾圆全句,云门与尔拄杖了。
()
如有无头:没有头颅。指斩首的,杀身的。没了头脑。形容走投无路。没有线索可查的。
头尾:脑袋和尾巴。指事情的开始和结束。
圆全:意思是周到而全面。
云门:1.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3.汉云阳县的城门。4.山门。借指寺庙。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6.蜀的代称。7.指谷口。8.山名。在浙江绍兴南。亦名东山。山有云门寺。南朝梁处士何胤曾居于此。9.山名。在山东省青州市南。一名云峰山。10.山名。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连乐昌县界。山有云门寺。五代文偃禅师居此。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僧人释宗杲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僧有头无尾,
明如有尾无头。
若人道得头尾圆全句,
云门与尔拄杖了。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僧人的隐喻,表达了一种超越形式和界限的境界。首句描述僧人有头无尾,明如有尾无头,这里的头和尾可以理解为开始和结束,也可以理解为有形和无形。这种描述突破了正常的逻辑和常规的表达方式,意味着超越了有限的存在和界限的束缚。第二句则强调,只有当人理解诗句的头和尾的完整含义时,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意义。最后两句则是向云门禅宗的教义致敬,表示只有达到了境界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禅意。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超越常规表达的手法,通过僧人的形象隐喻,揭示了超越形式和界限的境界。作者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中追求无限境界的核心理念。诗句中的头和尾、有形和无形,代表着存在的开始和结束,有限的界限。诗词通过这种对立的描绘,表达了追求超越有限的存在,寻求无限的境界的愿望。最后两句则强调了理解诗句的完整含义的重要性,只有当理解了整个诗句的意义,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禅宗哲理。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思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