觑破门前下马台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ù pò mén qián xià mǎ tá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衲僧相见莫疑猜,布袋结头今日开。
露柱著衫南岳去,灯笼脱帽上天台。
只有云门木上座,终年无去亦无来。
有时独靠古屏畔,觑破门前下马台
()
相见:相见xiāngjiàn彼此会面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莫疑猜布袋:布制的袋子。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露柱灯笼:(名)一种笼子式的照明用具,多用纸或纱糊在细竹篾或铁丝做的骨架上,里面点蜡烛。种类多样,可手提或悬挂。现多用作节日装饰灯,用电灯作光源。
脱帽:表示认罪。表示恭敬。形容豪放﹐无所检束。谓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等经过改造而改变成分。因为原来定成分称为'戴帽子'﹐故云。
只有:(连)表示必要的条件关系(常跟“才”呼应):~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任务完成。
终年:(副)一年到头:~不见阳光。②(名)指人去世时的年龄:~七十岁。
屏畔破门:破门pòmén∶砸开门破门而入∶指革出教会∶足球、冰球、手球等运动指将球攻进球门
下马台

诗词:《偈颂一百六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宗杲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僧人释宗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衲僧相见莫疑猜,
布袋结头今日开。
露柱著衫南岳去,
灯笼脱帽上天台。
只有云门木上座,
终年无去亦无来。
有时独靠古屏畔,
觑破门前下马台。

诗意:
这首诗以衲僧之间的相见为主题,表达了僧人之间应当摒弃猜疑和猜忌的态度。它描述了一位布袋和尚,结头的布袋今天打开了,衣服上沾满了露水,他正要去南岳。同时,灯笼脱下帽子,升上天台。诗中提到的云门木上座,一直在那里,无论去也好还是来也好,都没有离开。有时,他独自依靠古屏风旁,观察门前的下马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僧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和宽容。衲僧相见,作者提醒人们不要怀疑和猜忌对方,而应以平等和善意的态度相待。布袋和尚结头开启,象征心灵的敞开和宽广。他的衣服沾满了露水,显示了他正在早晨离开,前往南岳,这里可能指的是南岳衡山,以修行和参禅为目的。灯笼脱下帽子,上升到天台,象征着心灵的升华和超越。诗中提到的云门木上座,是指云门宗的住持,他始终在那里,既不离开也不回来,体现了禅宗佛教中对于常住无动的理念。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布袋和尚有时独自依靠古屏风旁,观察门前的下马台,这里可能暗示了他对于尘世的观察和洞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僧人的生活态度,给人以宁静、淡泊和超越尘世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