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报身化身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fǎ shēn bào shēn huà shē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法身报身化身,咄哉魍魉妖精。
三眼国中逢著,笑艾无位真人。
()
法身: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2.指高僧之身。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报身化身:(名)①佛教用语,称佛或菩萨暂时出现在人间的体形。②指抽象概念的具体形象:包公常被描写成正义的~。③指事物以不同方式展现的形象:那剧中的主角正是作者自己的~。
咄哉魍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川精怪。一说为疫神,是颛顼之子所化。出自《孔子家语·辨物》等著作。魍魉也可代指影子。
妖精:1.妖怪,有魔法或巫术的鬼神。2.比喻以姿色迷人的女子。3.讥骂不正当、不正派,使人迷惑上当的人。
真人:1.道教所说修行得道的人,多用作称号,如“太乙真人”、“玉鼎真人”。2.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释宗杲所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通过表达法身、报身和化身的概念,以及描绘魍魉、妖精、笑艾和无位真人等形象,展示了佛教思想和禅宗意境。下面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一百六十首

法身报身化身,
咄哉魍魉妖精。
三眼国中逢著,
笑艾无位真人。

诗意:
这组诗词通过法身、报身和化身等概念,表达了佛教的思想。法身是佛陀的本体,报身是佛陀的法体在世间的显现,化身是佛陀化身为其他形象的表现。诗中描述了法身、报身和化身的存在,同时描绘了魍魉、妖精、笑艾和无位真人等形象,以表达佛教对世界和人性的理解。

赏析:
这组诗词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佛教禅宗的意境和思想。法身、报身和化身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表达了佛陀的多重存在形态以及佛性在世间的显现。魍魉、妖精、笑艾和无位真人等形象则象征了世间的幻象、妄想和迷惑,通过对比强调了佛性的纯净和超越。这些形象的对立衬托,使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对追求真理的思考。

诗词中的表达方式简洁而意味深远,通过对佛教思想的描绘,传达了禅宗的内涵和修行的方向。它提醒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和妄念,追求内心的清净和真实的存在。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对比也给人以启迪,让人反思生命的本质和追求真理的道路。

总之,这组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通过对法身、报身和化身的描绘,以及魍魉、妖精、笑艾和无位真人等形象的对比,表达了对追求真理和超越世俗的呼唤。它在禅宗的语境中传递了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和人性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