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者虽多听者稀

出自宋代释子淳的《颂古一○一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ī zhě suī duō tīng zhě x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虚空为鼓须弥槌,击者虽多听者稀
半夜髑髅惊破梦,满头明月不思归。
()
虚空:空虚:内心~。
须弥: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
击者听者:听者tīngzhě特指听众之一
满头明月:1.明朗的月亮。2.指明珠。
思归:想望回故乡。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颂古一○一首》是宋代释子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虚空为鼓须弥槌,
击者虽多听者稀。
半夜髑髅惊破梦,
满头明月不思归。

译文:
广袤的天空犹如一只巨大的鼓,须弥山如同击鼓的槌。
虽然有很多人敲击这个鼓,但能真正听到的人却很少。
在午夜时分,幻觉中的骷髅惊醒了我的梦境,
满头沐浴着明亮的月光,却无法回到原来的归宿。

诗意:
这首诗以幻想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虚空如同鼓,须弥山则象征着击鼓的槌子,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很多人都在敲击这个鼓,但真正能够体悟其中深意的人却寥寥无几。在深夜里,作者的梦被一幅幅瑰丽的景象惊醒,而他沉浸在明亮的月光之中,无法再回到熟悉的现实中。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通过虚空和须弥山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的骷髅和明月的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而超凡的感觉。作者通过梦境和明月的对比,展示了对现实生活的遁世情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追求超越的渴望,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读者可以自由解读其中的内涵,从而获得个人的领悟和体验。这种诗意的开放性,使得《颂古一○一首》成为了一首独具魅力的诗词作品,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存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子淳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释子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