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萦茅庵草乱埋

出自宋代释子淳的《偈二十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o yíng máo ān cǎo luàn má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萧萦茅庵草乱埋,柴扉日午尚慵开。
冥然独坐枯根上,孰谓殊恩云外来。
()
茅庵独坐:一个人坐着。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专席而坐。亦谓骄贵无匹。唐人因《后汉书•宣秉传》中“三独坐”之事,遂以“独坐”为御史中丞别名。
孰谓:意思是谁料。
外来:外来wàilái从外边来的;非固有的外来干涉

诗词:《偈二十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子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由宋代僧人释子淳所作,描述了他在一处草木茂盛的茅庵中,静坐于枯根之上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来自云外的殊恩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茅庵的草丛杂乱萧萧萦绕,
门扉依然尚且在午时静闭。
孤独地坐在干枯的根上,
谁能说这份殊恩并非来自云外。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展现了释子淳在茅庵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悟。茅庵的草丛茂密杂乱,给人一种静谧而荒凉的感觉,与僧人孤独地坐在干枯的根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在正午时分,柴门也依然紧闭,显示出僧人的慵懒和超脱尘世的态度。他的坐姿冥然独立,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映衬,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超然心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僧人对来自云外的殊恩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反问的问题,谁能说这份殊恩并非来自云外。这种反问不仅表达了僧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他对外界事物的超越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简单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释子淳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他超脱尘俗的心灵境界。同时,诗词中使用了草木、根、门等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使整首诗词更具意境和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子淳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释子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