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骨岩高人不到

出自宋代释重顯的《颂一百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ng gǔ yán gāo rén bú dà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象骨岩高人不到,到者须是弄蛇手。
棱师备师不奈何,丧身失命有多少。
韶阳知,重拨草,南北东西无处讨。
忽然突出拄杖头,抛对雪峰大张口。
大张口兮同闪电,剔起眉毛还不见。
如今藏在乳峰前,来者一一看方便。
()
骨岩高人不到:1.不足,少于。2.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3.不周到。4.不料。5.不至于,不会。6.不至、不及。
到者奈何:(动)用反问的方式表示没有办法;怎么办:无可~|~不得。②(代)以反问方式表示如何:民不畏死,~以死惧之?③(动)中间加代词,表示“拿他怎么办”:你又~他何!
丧身:丧命。
重拨突出:(动)鼓起来:~的崖石。[反]凹陷。②(形)超出一般的;典型的:表现~。[反]平平|一般。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张口:张口zhāngkǒu∶不自然地张开了嘴受惊吓的张着口的一张冰凉的脸∶开口说话气得他半天没张口∶哈欠打张口
闪电:天空中云层放电时所产生的闪光。用以比喻快速
眉毛:长在眼睛上方的毛。以防止汗液或尘埃等侵入眼睛。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乳峰:指乳房。
来者:将来的事。
方便:(形)①便利:交通很~。[反]麻烦。②适宜:这里谈话不~。③婉辞,指有多余的钱:手头儿不~。

《颂一百则》是宋代释重显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奇特的景象,但没有提供具体的细节和背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译文:
颂颂一百则,象骨岩高人不到,
到者须是弄蛇手。
棱师备师不奈何,
丧身失命有多少。
韶阳知,重拨草,
南北东西无处讨。
忽然突出拄杖头,
抛对雪峰大张口。
大张口兮同闪电,
剔起眉毛还不见。
如今藏在乳峰前,
来者一一看方便。

诗意和赏析:
《颂一百则》以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形象表达,描绘了一个富有神秘感和奇幻色彩的场景。诗中提到的象骨岩高不可攀登,只有擅长驯服蛇的人才能到达。这种离奇的景象使人联想到了传说中的仙境或神秘的山谷。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人们的努力和牺牲,但却无法克服困难,失去生命。这可能是在暗示人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感,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个突然出现的景象:一座雪峰突然张开巨大的口,闪电般的光芒从中闪烁,但却无法看清其中的细节。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不可捉摸的感觉,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奥秘和未知的力量。

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幻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给人以深深的印象和思考。它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困境和未知世界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