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花鸟以篱门。宋代。释智愚。碧玉溪头黄叶村,不闻花鸟以篱门。憨眠似觉底时节,山月半规新叶痕。
诗词:《大功不宰》
中文译文:
碧玉溪头黄叶村,
不闻花鸟以篱门。
憨眠似觉底时节,
山月半规新叶痕。
诗意:
《大功不宰》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诗人描述了一个静谧宜人的村庄景象,溪流碧玉般清澈,村庄的篱门旁黄叶纷飞。但是在这个村庄中并没有听到花鸟的鸣叫声,也没有看到它们在篱墙边草丛中活动。诗人以此描绘了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碧玉溪流清澈见底,黄叶在篱门旁飘落,村庄的宁静与安详让人感到舒适和平静。诗人通过描述村庄中没有花鸟的声音和活动,强调了一种静默与恬静的状态。这种静谧与自然的和谐景象,使人联想到人们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进而触发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通过描写山月半规和新叶痕,诗人表达了时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山月半规是指只露出一部分的圆月,暗示着时节逐渐推移,而新叶痕则代表着植物的生长与更新。这种变化与轮回的意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宁静与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这首诗词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真谛,引发人们对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共鸣。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