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因雕巧失真体。宋代。释智愚。入石入木知分数,古篆今篆攻岂难。祗因雕巧失真体,不见全文在世间。
《镌者任廷》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愚。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将我刻于石头上,刻于木块之间,才能知道我的价值。
古代篆书和现代篆书的学习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只因为雕刻技艺的精湛,才会失去真实的形态,
无法在世间完整地呈现。
诗意:
这首诗词传达了艺术创作的思考和困境。作者以自己的名字“任廷”来比喻诗词被雕刻在石头和木块上,暗示诗词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载体。通过刻于石头和木块之间,诗词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诗中提到古代篆书和现代篆书的学习,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和学习之难的思考。最后,作者指出由于雕刻技艺的精湛,诗词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完整呈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艺术创作的内涵和困境。作者以自己的名字来象征诗词,将其比喻为刻在石头和木块上的文字,强调了诗词的珍贵性和独特性。通过将古代篆书和现代篆书进行对比,作者思考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最后,作者指出雕刻技艺的精湛可能会损失诗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醒人们对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术与本质之间的平衡与取舍。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引发了对艺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思考。它呈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可以引发读者对于艺术与技术之间关系的思考。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