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教春色到瑶池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偈颂二十一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ì jiào chūn sè dào yáo chí,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忧民恤物敛天威,坐断乾坤肃四夷。
先放腊梅凝瑞雪,次教春色到瑶池
()
忧民:谓关心人民疾苦。
恤物天威:天威tiānwēi[theprestigeofheaven;emperor’sprestige]∶天道威严;也指帝王的威严∶神奇的威力;神威
乾坤:(名)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扭转~。
腊梅:来自于日本的一种灌木,因为它芳香的黄花而栽培,先花后叶。同“蜡梅”。
瑞雪:(名)应时的好雪。
春色:(名)①春天的景色;春光:~满园|~撩人。②指酒后脸上泛红或脸上呈现的喜色:他喝得尽兴,脸上已有~。
瑶池:仙界的天池,传说中在昆仑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请。后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偈颂二十一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智愚。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民生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决断,同时融入了对自然界的描绘和赞美。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忧民恤物敛天威,
坐断乾坤肃四夷。
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中的第一句“忧民恤物敛天威”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担忧和对社会物质状况的关心。作者心系百姓,体恤万物,他的忧虑和关怀聚拢成天威,彰显了他的崇高气度和责任感。

第二句“坐断乾坤肃四夷”表明了作者的决断和决心。他坐在这里,象征着他的权威和决策能力,他有能力决定国家的命运。他决意肃清四夷,使天下安宁。

第三句“先放腊梅凝瑞雪”描述了一幅冬日的景象。腊梅是冬天中的花卉,开放在严寒的季节,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凝结着瑞雪的腊梅,美丽而神奇,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次教春色到瑶池”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追求。瑶池是神话中的仙境,意味着美好和纯洁。作者希望春天的色彩、生机和希望能够到达这个美丽的地方,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整首诗词以娓娓道来的语言,融入了对社会民生、国家命运和自然界的思考与描绘。通过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国家安宁的决心,诗词传递了一种崇高的情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词中也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