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笠中流验作家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偈颂十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g lì zhōng liú yàn zuò jiā,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道人猛利难亲近,漾笠中流验作家
忆昔高人何处去,夜深和月过平沙。
()
道人:(名)①对道教徒的尊称。②称佛寺中打杂的人。
亲近:(动)亲密而接近。[近]亲密。[反]疏远。
作家:1.对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2.治家,过日子。3.行家。
忆昔高人夜深

诗词:《偈颂十七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愚

《偈颂十七首》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道人猛利难亲近,
漾笠中流验作家。
忆昔高人何处去,
夜深和月过平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道人(指修行道路的人)为主题,以及对高人(指高僧或高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描绘。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道人的理解和对高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道人猛利难亲近”,表达了道人的修行之路艰辛而难以亲近的特点。这里的“猛利”意味着道人修行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才能跨越种种障碍,领悟到深层次的道理。

第二句“漾笠中流验作家”,描绘了道人在漾笠(一种帽子)中流浪,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修行成果。这里的“验作家”表明道人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将修行的智慧付诸于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行者。

第三句“忆昔高人何处去”,表达了诗人对昔日高人的怀念之情。高人在这里可以指代离世的前辈或离开的导师,他们对诗人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追忆往事,思念那些曾经指引自己的高人。

最后一句“夜深和月过平沙”,以夜晚和月亮的景象作为诗词的结尾,传递了一种宁静和超越尘世的意境。平沙是广袤无垠的沙漠,与道人修行的境界相呼应。在夜幕降临时,月亮的光辉照耀着平沙,诗人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宁静、超越和境界的向往。

《偈颂十七首》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人修行之路的思考和对高人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内心对宁静和超越的向往。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道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