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殒时风骨露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颂古一百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yè yǔn shí fēng gǔ l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轻如毫未重如山,地角天涯去复还。
黄叶殒时风骨露,水边依旧石斓斑。
()

《颂古一百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轻如毫未重如山,地角天涯去复还。
这句诗意蕴含了岁月流转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作者以轻如毫(细小的鸿毛)来形容时光的轻盈,重如山来形容时间的沉重。地角和天涯则象征着远方和遥远的归宿。一切从地角天涯开始,又回到原点,循环往复,无论多远的旅途,终究会回归起点。

黄叶殒时风骨露,水边依旧石斓斑。
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以黄叶殒落和风露为元素。黄叶在秋天凋谢,风露则暗示着秋天的凉爽。这里的黄叶和风露都是时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也是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的象征。水边的石头仍然保持着斑驳的色彩,显示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

通过《颂古一百首》,释智愚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诗中通过轻与重、起与归、黄叶与石斑等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思考。作者借助自然界的景象,将人生与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了人类与时间和自然的共同经历,以及对这种经历的感悟。该诗词诗意深远,赏析时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