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是弥陀

出自宋代释智朋的《丰干赞》,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shì mí tuó,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跨猛虎去来,与寒拾来去。
贼火不勘,自相讦露。
谓是弥陀,有何凭据。
()
猛虎:凶猛的老虎,有时也用于比喻强大勇敢或者凶残自私的人。
自相: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共相”。
讦露凭据:凭据píngjù证据;根据,凭证有何凭据

《丰干赞》是宋代释智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跨猛虎去来,
与寒拾来去。
贼火不勘,
自相讦露。
谓是弥陀,
有何凭据。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景。诗人以跨越猛虎的形象来表达出人生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与此同时,他也描述了与寒冷和困苦相伴的旅程。诗人对于那些不正直的人的内心感受和行为进行了讽刺,他们的恶行最终会被揭露。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对于弥陀佛的存在是否有确凿的证据。

赏析:
《丰干赞》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困境。首句"跨猛虎去来"直接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决心,而"与寒拾来去"则通过对寒冷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苦难感。接下来的"贼火不勘,自相讦露"用几个简短的词语表达了人们恶行最终会被揭发的道理,形象生动。最后一句"谓是弥陀,有何凭据"则提出了一个哲思的问题,引发人们对于信仰和证据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生活中的困境和人性弱点的揭示,呈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观。作者通过寥寥数语,点出了人生中的艰辛和欺诈,以及对于信仰和真相的追求。这首诗词在探讨人性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反思和内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