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处万处绝罗笼。宋代。释智朋。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青山常在,知识难逢。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
青山常在,知识难逢。
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
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诗人以自然山水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束缚的境界。"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意味着在禅修中,心灵可以超越纷扰的世俗之网,达到清净的境地。
"青山常在,知识难逢"表达了山脉的恒久存在与人们获得真知灼见的困难。青山象征着永恒不变的道理,而知识则是一种难以获得的宝贵财富。
"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这句诗意味着即使在古代伟大的国王统治之前,人们也能够在家中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这表达了一种超越权势和地位的内在平和。
"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这句诗将衲僧的形象与王者相比较,强调了精神上的威严和高尚。沩山笠子和志公拄杖则是衲僧的象征物,展示了他们追求智慧和修行的决心。
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追寻内心平静和智慧的境界。通过自然景观和比喻,诗人描绘了超越尘世的境地,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和对修行者的赞美。这首诗词充满了禅意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