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丈人甘抱瓮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寄石湫童知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àn shuǐ zhàng rén gān bào wè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溪头茅屋远追陶,斗米而今懒折腰。
汉水丈人甘抱瓮,箕山居士厌鸣瓢。
心秋霁月夜相照,鬓雪温风吹不消。
身世曲肱分付梦,蘧随蝴蝶到华条。
()
茅屋,折腰,丈人,甘抱,居士,秋霁,月夜,不消,身世,蝴蝶

《寄石湫童知县》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溪头茅屋远追陶,
在溪头的茅屋中,追随着古代陶匠陶渊明的精神,
诗意: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文豪,他以其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卓越的诗文才华闻名于世。通过追随陶渊明的精神,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自由情怀的向往。

斗米而今懒折腰。
如今只需斗米便可解决温饱,无需再低头弯腰劳作。
诗意:诗人借用斗米折腰的形象,表达了现代社会中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句诗意味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汉水丈人甘抱瓮,
汉水边上有位老人愿意抱起瓮子,
诗意:描绘了一位愿意承担辛劳的老人。瓮是古代的一种容器,抱瓮的形象展示了老人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品质。这句诗表达了对劳动精神的赞美和对社会中那些默默耕耘的人们的敬意。

箕山居士厌鸣瓢。
箕山的隐士厌倦了吹奏瓢的声音。
诗意:箕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名山,而居士则指隐居于山林的人。诗中的箕山居士厌倦了世俗喧嚣,对于琐碎的噪音产生了厌烦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心秋霁月夜相照,
内心的秋天晴朗,月光照耀着夜晚,
诗意: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秋天是萧瑟凉爽的季节,霁指晴朗,代表了内心的明澈和清晰。月夜的光辉照亮了夜晚,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鬓雪温风吹不消。
白发如同雪花,温暖的风吹拂却不能消融。
诗意:描述了诗人年老的容颜和内心的坚定。鬓雪指诗人的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岁月带来的智慧和沧桑。温风吹拂表明诗人内心的坚强和不屈,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他的心境仍然温暖如初。

身世曲肱分付梦,
身世扭曲,拥有卓越才华的人却只能在梦中发挥。
诗意:描绘了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内心的追求。诗人认为自己的身世扭曲,但他的才华却只能在梦中得以施展。这句诗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蘧随蝴蝶到华条。
蘧(qú)草随着蝴蝶飞向华美的花朵。
诗意:描述了蘧草随着蝴蝶飞向美丽的花朵的画面。蘧草是一种野草,而蝴蝶则象征着自由和美好。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美丽和追求的渴望。

《寄石湫童知县》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释正觉对陶渊明、箕山居士等古代伟人的崇敬之情,并通过对现代社会变迁和个人身世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这些情感,使诗词充满了深意和哲理。该诗词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独立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