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脚行时早触途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颂古二十一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jiǎo xíng shí zǎo chù t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双盲入暗路崎岖,日落栖芦暂得苏。
争似石人眠半夜,免教舜让守林居。
须知花绽非干木,无脚行时早触途
昨朝风起长安道,元是崑崙进国图。
()
双盲暗路崎岖:形容山路坎坷。也比喻处境十分困难。
日落:太阳西沉。
争似石人:石雕人像。多置于墓道旁。比喻与世长存之人。《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司马贞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一说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见《汉书.田蚡传》颜师古注。
须知:(名)对所从事的活动应当知道的事项:乘客~|考试~。②(动)一定要知道:~胜利来之不易。
脚行:搬运业的行当。亦指专门从事搬运的人。
国图

《颂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双盲入暗路崎岖,
日落栖芦暂得苏。
争似石人眠半夜,
免教舜让守林居。
须知花绽非干木,
无脚行时早触途。
昨朝风起长安道,
元是崑崙进国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安定的情感。诗中的双盲人象征着迷茫和困惑,他们踏上了一条崎岖的暗路。当日落时,他们在芦苇丛中找到了暂时的庇护。与此同时,诗人提到了石人,暗示了那些在夜晚安睡的人们。这与舜让的典故形成了对比,舜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君主,他将帝位传给了禹,选择了守护林居的宁静生活。

诗人还强调了花朵的绽放和木头的干枯之间的区别,暗示人们应该早日行动,避免触碰到困难和陷阱。最后,诗人提到了昨天长安道上的风起,指的是过去的壮丽景象,而这些景象源于崑崙进国的图景,暗示了追求进步和发展的愿望。

赏析:
《颂古二十一首》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自由和安定的追求。通过对比双盲人和石人的境遇,诗人表达了对于选择宁静生活的理解和赞美。诗中的花绽和早触途的意象提醒人们要及时行动,避免错失机会和陷入困境。最后,诗人通过提到过去的壮丽景象和追求进步的愿望,暗示了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通过隐喻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读者在品读时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安定、行动与宁静之间的对比,同时也可从中获得对于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人生追求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