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非一有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quán fēi yī yǒu,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发皑皑而雪山,目湛湛而秋潭。
杖拂老伴,丛林饱参。
万全非一有,二破却成三。
门门虚而正受,物物各自禅谈。
春亭不要閒狼藉,华乌而今罢了衔。
()
皑皑:(形)形容霜或雪洁白的颜色:~如雪。
雪山:1.积雪的山。2.山名。原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诸山,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3.山名。4.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老伴:1.老友。相交多年的朋友。2.指久与共处的器具或自然物。3.配偶。4.李荣浩演唱歌曲。
丛林:(名)①茂密的树林:热带~。②和尚聚集修行的处所,泛指大寺院。后道教也沿用此名。
饱参物物禅谈不要:表示禁止和劝阻:~大声喧哗。~麻痹大意。
狼藉:(书)(形)①乱七八糟,非常杂乱:屋里一片~。②人的名声坏到极点:声名~。
罢了衔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描绘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内心体验,表达了禅宗的理念和修行目标。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发皑皑而雪山,
目湛湛而秋潭。
杖拂老伴,丛林饱参。
万全非一有,二破却成三。
门门虚而正受,物物各自禅谈。
春亭不要閒狼藉,
华乌而今罢了衔。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呈现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过程。首句“发皑皑而雪山”,描绘了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峰,给人以纯净、高远的感觉。接着,“目湛湛而秋潭”,描述了湖泊清澈见底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深沉。

下半首的描写则突出了禅修者的修行态度和境界。诗中出现了“杖拂老伴”,意味着禅修者使用拐杖散步,寻求与自然的亲近,并理解自然的法则。接着提到“丛林饱参”,意味着禅修者的心境达到了极致,感受到了丰富的禅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一”、“二”、“三”等数字的运用,表达了禅修者对于事物本质的领悟。作者以“万全非一有,二破却成三”,表明一切现象和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和转化中。禅修者通过观察和参悟,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局限,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最后两句“门门虚而正受,物物各自禅谈。春亭不要闲狼藉,华乌而今罢了衔。”强调了禅修者的心境应该虚静而正念,能够理解万物自有其禅理。同时,也提醒禅修者要保持清净的心灵,不要被杂念所扰,达到心无挂碍的境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禅修者心境的刻画,表达了禅宗对于超越二元对立、觉悟自性的追求。这首诗展示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境界,具有深远的禅意和哲理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