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诸佛不知有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偈颂二百零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shì zhū fú bù zhī yǒ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忉忉家丑:家丑jiāchǒu[familyskeleton;familyscandal;skeletonintheclosetcupboard]使某家感到不光彩的不能公开的事家丑不外扬
狸奴自守:自保;自为守卫。自坚其操守。
法身: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2.指高僧之身。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金丝:金制的线。乐器的金属弦。借指弦乐器。借指《乐经》。比喻柳树的垂条。比喻飞溅之泉水。喻指烟草。
堤上柳天童不沾清源:旧县名。在山西省中部。隋置县。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众人退避,妙处超越平凡之限制。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无需人为干预,何必过分琐碎。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弹拨琴弦,谁能理解音韵之美;表达真诚,开启心灵之门。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在林中,不要妄自议论;三世佛陀也无法理解。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观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独立和真实性。大众的退后象征了世俗的束缚,而妙超窠臼则象征了超越世俗的境界。作者主张不受俗世安排和琐碎的束缚,强调个体自身的表达和发展,以及真诚的沟通和交流。作者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探寻个体自由的过程中,要避免陷入虚妄的争论和纷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最后两句则暗示了超越三世的境界,强调了这种境界的超越性和难以言传的特点。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释正觉对个体自由、真实性和超越世俗的追求。通过对比世俗和超越世俗的境界,以及表达和沟通的真实性,作者呼唤人们超越纷扰,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诚,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佛教思想中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