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后收来付老卢。宋代。释印肃。尘尘刹刹号南无,末后收来付老卢。结果传灯周法界,谁人肯辨此工夫。
诗词:《十恒河沙》
作者:释印肃
朝代:宋代
中文译文:
尘尘刹刹号南无,
末后收来付老卢。
结果传灯周法界,
谁人肯辨此工夫。
诗意和赏析:
《十恒河沙》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表达了对人世间的虚幻与无常的思考。
诗中的"尘尘刹刹"表达了纷繁世事的变幻无常,而"号南无"则是佛教中称念佛号的修行方法。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在表达人世间的繁华喧嚣与虚幻幻化之间的矛盾与无常。
"末后收来付老卢"是指在世事的终结时,将一切返还给老卢,暗喻诸法无常,一切皆空。这里的老卢可能是指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收魂的神,代表死亡的象征。
"结果传灯周法界"则表达了佛法的传承和普度众生的愿望。"传灯"意味着佛法的传承,"周法界"则代表了广大的众生。诗人希望佛法能够普照众生,让众生能够得到救度与解脱。
最后两句"谁人肯辨此工夫"则表达了对于佛法的领悟和理解的困难。诗人感叹现实中有多少人愿意花费心力来认识和理解佛法的深意,这是一种对于人们对于真理追求的反思。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世俗繁华的颠扑不破的描摹,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虚幻和无常的深刻思考。它通过佛教的视角,传达了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触动,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