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迷开解我机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行童搬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jiǔ mí kāi jiě wǒ j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童子聚沙为佛塔,而今搬土岂无功。
忽然觉后知非土,当处回头识本宗。
老僧念你善根微,所以教伊不失时。
朝歌暮击三摩地,不久迷开解我机
()
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在武侠小说里把完全没有性经验的男子也称做“童子”。
聚沙佛塔:佛塔fótǎ佛教徒用石、砖、木等材料建造的高耸的多层建筑。
无功:无功wúgōng没有功劳
回头:(动)把头转向后方:刚一~就被老师看见了。②(动)往后退:不能见困难就~。③(动)回家;回来:你上哪里去了,怎么一去就不~?④(动)悔悟;改邪归正:浪子~|现在~还不算晚。⑤(副)稍等一会儿;过一会儿:~见|~再说。
老僧:年老的和尚。老和尚自称。
善根:佛教语。梵语ku?ala-mūla意译。谓人所以为善之根性。善根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
三摩地开解:(动)开导劝解(忧愁悲痛的人):你去~~他。

《行童搬土》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童子聚沙为佛塔,
而今搬土岂无功。
忽然觉后知非土,
当处回头识本宗。
老僧念你善根微,
所以教伊不失时。
朝歌暮击三摩地,
不久迷开解我机。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行童搬土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修行和觉悟的思考。童子聚沙为佛塔,表达了一种虔诚和奉献的精神。然而,作者在觉悟的瞬间,忽然意识到土并非重要,真正的修行要回头识别自己的本源。老僧对行童的修行表示赞叹,认为他的善根虽然微小,但不失时机地修行。作者自己则在晨钟暮鼓的修行中,渐渐迷失了开悟的机缘。

赏析:
《行童搬土》通过简洁的词句,凝练地表达了修行者在觉悟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童子搬土为佛塔的场景,寓意着对佛法的虔诚和奉献精神。然而,作者通过"忽然觉后知非土"的表达,转变了对物质的看法,强调了修行的本质在于回归自我本源。

诗中的"老僧"是一种智者的形象,他教诲行童不要轻视自己微小的善根,认为每一次修行都有意义。这种鼓励和赞赏体现了佛教中对于种种努力的重视,即使是微小的善举,也能逐步积累和提升。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自身的困境。他在晨钟暮鼓的修行中,逐渐迷失了开悟的机缘,这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解脱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追求功夫而忽视了本质。这种反思提醒了修行者要保持警觉,不要只注重外在形式的修行,而是要更加关注内心的觉悟和认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关于修行和觉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童子和自身的反思,提醒人们在修行中保持本真,不要迷失于功夫的表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