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人不著裩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学无学颂一十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gè qióng rén bù zhe k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十方世界口相吞,不断圆音说普门。
谁有普庵知说处,一个穷人不著裩
()
普门,穷人,著裩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

十方世界口相吞,
不断圆音说普门。
谁有普庵知说处,
一个穷人不著裩。

译文:
十方世界的众生皆如巨口相吞,
不断回响的圆音传达了普门真谛。
只有普庵禅师懂得其中奥妙,
一个贫穷的人却能悟透其中的深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十方世界的众生,他们好像巨大的口相互吞噬,象征着无边无际的众生境界。然而,其中传达的圆音却永不停息,表达了普遍的真理。只有普庵禅师领悟了这个深奥的道理,而一个贫穷的人却同样能够理解其中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普遍教义。十方世界的众生被比喻为巨大的口相吞,强调了众生的无边无际。然而,其中的圆音却传达了普遍的真理,表明佛法的普及无处不在。普庵禅师作为领悟了这一道理的人,体现了他在禅修中的卓越成就。而诗末提到一个穷人,意味着即使是社会地位卑微的人,也能够通过领悟佛法,达到超越物质贫困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佛教普遍教义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普遍真理的普及和普遍性。它鼓励人们不论贫富贵贱,都能通过领悟佛法,实现内心的升华和真理的体悟。这是一首富有启发性和鼓舞人心的诗词,体现了佛教的智慧与人性的普遍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