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楼羊棬好安身。宋代。释印肃。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肯时无不成。如今宝塔所将圆,诸人尽发一轮心。气急杀人因悟道,灵山会上没闲人。大小不拘皆拽石,高低齐转普庵经。山林岩谷皆微笑,此是如来最上因。若有痴顽拨不转,猪楼羊棬好安身。老僧拄杖头有眼,不打披毛戴角伦。如是斩钉并截铁,一人了事万皆新。
《造塔示众》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该诗传达了求人不如求自己的观念,表达了自己肯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成功的。诗人通过描绘宝塔的圆满,呼唤众人发扬一轮心,展示了自己的觉悟和决心。诗人通过在灵山会上气急杀人来悟道,强调了修行的艰辛,也表达了在这个修行的道路上没有闲人的观点。
诗中提到大小不拘的石头都被拽起来,高低齐转,普庵经也被宝塔转动,这表明不论规模大小,所有的努力都在为修行贡献力量。山林岩谷中的微笑,象征着佛法的普及和融入自然之中。这些都是如来最高的因素。
诗人提到如果有痴顽不悟的人,就像猪楼、羊棬一样,只能在低级的层次中安身立命。老僧拄着杖头,有着洞察真理的眼睛,不与那些执着于表面的人打交道。诗人斩钉截铁地表达,只要一个人去做,一切都将焕然一新。
这首诗词通过对修行和自我奋斗的赞美,鼓励人们不要依赖外界,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它表达了自立自强的信念,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决心,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勇气和智慧。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