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一身非妍丑。宋代。释印肃。日入酉,万户千家无别有。相呼相唤去还来,谁识一身非妍丑。也无头,也无手,劫火洞然渠不朽。猪羊牛马化为真,毫发不留无可守。
诗词:《十二时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诗意:
《十二时歌》以描述日落时分为背景,描绘了寂静的夜晚和无人的景象。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时刻,人们相互呼唤、往来穿梭,但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面貌。诗人将自身比喻为没有头和手的存在,暗示自己超越了个体的局限,超脱了生死的束缚。同时,他将动物们化为真实的存在,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体的自由和无畏。
赏析:
《十二时歌》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世间万物的虚幻。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无人的景象,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自身内在的真实性。他以自身为比喻,表达了自己超越个体和形式的境界,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诗中所描述的动物化为真实的存在,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和形式的自由,毫不留恋于世俗的束缚。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它通过对日常平凡时刻的描绘,唤起人们对于自我认知和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动物的化身和自由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以简明的语言和隐晦的意象,给人以启示和思索的空间,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本质和人性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阳落下鸡叫时,万户千家无人烟。
相互呼唤归来去,谁能认知真实面?
无头无手皆无畏,劫火中渠不朽存。
猪羊牛马成真实,毫发不留无所守。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