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常纳混春秋。宋代。释印肃。通身何更有踪由,三十年看水牯牛。鼻孔无边难措索,醍醐常纳混春秋。
《颂十玄谈·玄机》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通身何更有踪由,
三十年看水牯牛。
鼻孔无边难措索,
醍醐常纳混春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诗人通过使用象征性的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深刻的哲理,诗中描述了一种超越物质和时间限制的境界,以及对生命和宇宙奥秘的思考。
赏析:
诗的第一句"通身何更有踪由"运用了"通身"和"踪由"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一种身体超越现实的状态,暗示了人的内心思维的广阔和超越。第二句"三十年看水牯牛"中的"三十年"可以理解为人的一生,"水牯牛"则象征着宇宙的奥秘和无限的变化。诗人通过"看"的动作,表达了对宇宙秘密的观察和探索。
第三句"鼻孔无边难措索"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的困难。"鼻孔"这一具体形象暗示了人对宇宙奥秘的感知的局限性,"无边难措索"则表达了探索宇宙奥秘的艰难和复杂性。
最后一句"醍醐常纳混春秋"中的"醍醐"是一种佛教术语,指的是最纯净、最珍贵的东西。"纳混春秋"则表示将宇宙的万象纳入其中,包容宇宙的变化和流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世界的智慧和境界,通过接纳宇宙的变化和流转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升华。
整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和隐喻,表达了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诗词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和宇宙的理解,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和思考的启迪。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