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风列子已蹉跎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十玄谈·一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i fēng liè zǐ yǐ cuō tuó,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空裹蟾光撮得麽,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任是先天不奈何。
()
蟾光:月光,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蟾蜍来代表月亮。
蹉跎:(动)光阴白白地过去:岁月~|一生~。
须弥: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
无缝:指衣服没有针线缝合的痕迹。指事物没有空隙或缝隙。
伸手:1.伸出手,比喻向别人或组织要(东西、荣誉等)2、有困难我们自己解决,不向国家~。3指插手(含贬义)。
任是先天:(名)人或动物诞生前所形成的生来就具有的性质、能力等:~条件|~不足。
奈何:(动)用反问的方式表示没有办法;怎么办:无可~|~不得。②(代)以反问方式表示如何:民不畏死,~以死惧之?③(动)中间加代词,表示“拿他怎么办”:你又~他何!

《颂十玄谈·一色》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空裹蟾光撮得麽,
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
任是先天不奈何。

诗意:
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以及人类对于命运的无力感。诗中通过抽象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含义深远的场景。

赏析:
诗中的"蟾光"象征月亮,"风列子"则代表时光的流逝。第一句诗描述了月光被虚空所包裹,显得苍白无力。第二句诗指出,等待时光已经错过,不可追回。第三句诗中的"须弥"是佛教中的山名,意味着无边无际,没有缝隙。然而,人们伸出手去,却无法抓住它。最后一句诗表达了对于天命的无奈和无法改变的现实。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法挽回的遗憾。通过描绘虚空、时光和命运等抽象的意象,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个体经验的宏大哲学思考。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