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求不可求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g qiú bù kě qi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声求不可求,见迹不寻牛。
迹在牛还在,不求何自休。
()
不可,还在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声求不可求,
见迹不寻牛。
迹在牛还在,
不求何自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思维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声音无法捕捉、迹象无法追寻的场景,表达了法身(佛家术语,指无形无相的本体)无法通过凡俗的感官和观察来寻求和理解的思想。法身是超越物质形态、超越感官的存在,它不受外界的限制和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法身的超越性质。声求不可求,指的是法身超越了声音的范畴,无法用声音来表达或捕捉。见迹不寻牛,意味着法身超越了迹象的存在,无法通过寻找迹象来触及其本质。迹在牛还在,不求何自休,强调了迹象的存在不代表牛(即法身)的消失,而是指迹象虽然存在,但法身不会因此而追求或寻求。法身自身就是一种完整的存在,不需要依赖外界的迹象或声音来证实自己。

这首诗词通过对声音和迹象的否定,以及对法身超越性质的强调,表达了佛家思想中对超越世俗、超越形相的追求。它呼应了佛教中追求解脱和觉悟的理念,强调了超越感官和概念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于真实本体的追寻和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