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盳非出入。宋代。释印肃。无根树子,混盳非出入。头尾应皆急,妙了过这边,渡海何曾湿。
《三昧诸颂》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无根树子,混盲非出入。
头尾应皆急,妙了过这边,渡海何曾湿。
诗意:
这首诗词抒发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表达了人们追求解脱和智慧的愿望。通过表述无根树子、混盲非出入的形象,诗人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虚幻性,暗示着凡尘世界的束缚和迷惑。然而,诗人指出,只有在头尾皆急的境界中,才能达到超脱的境地。最后两句诗以渡海的比喻,表达了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真理的远大抱负。
赏析:
《三昧诸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具有禅宗的思想特点。诗中的"无根树子"、"混盲非出入"等词语,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在世间追求永恒和解脱的困境。"头尾应皆急"表明修行者应该在修行的起点和终点都怀有迅捷的心思,把握当下,不被过去和未来所束缚。"妙了过这边"表达了超越烦恼和限制的智慧境界,通过超越束缚而达到解脱。"渡海何曾湿"则以渡海为喻,意味着修行者要超越生死轮回,达到彻底的解脱。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通过寥寥数语传递出深邃的禅宗思想,引导读者超越尘世的局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启发人们反思存在的本质和追求真理的价值。读者可以通过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哲理,感悟其中的智慧和启示,从而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